美国对华施加高额关税,引爆中国航运“空班潮”,两大电商Temu和SHEIN一齐涨价。在厂商出口转内销的忙乱中,著名公益人士邓飞公开发文,呼吁中共当局拯救外贸,称再不行动就来不及了。
敏感时刻,英伟达CEO黄仁勋访华,会见DeepSeek的CEO以及中共副总理何立峰,引发各界担忧。美国国会随后展开调查。
高关税恐引爆企业倒闭潮 公益人呼吁北京救外贸
中美对等增加145%关税,最难受的是双方企业。
在美国,苹果公司紧急用飞机运输大批手机零部件到印度,计划在海外完成最终产品组装,然后运往美国。知情人士透露,苹果还帮助供应商采购设备,预计今年将在印度生产至少5,000万部iPhone。同时,苹果要求供应商将美国市场上的大部分MacBook和iPad转移到越南生产。
《日经新闻》还指出,中国供应商被要求加快将印刷电路板等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泰国和其它中国以外的地区。
简单来说,就是一些长期驻扎中国迟迟不肯搬离的跨国公司,在川普的关税大棒下,终于下定决心,要搬走了。
一些在美国的供应商,也停止了从中国采购,开始寻求其它国家的货源。虽然发现很多国家的厂商,其实原材料来自中国,但是总价格还是要比加税后的中国产品便宜。
由此引发的是,中国航运业和出口商,哀鸿遍野。
2025年4月10日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的巴尔的摩港。图片来源:Jim Watson/法新社/盖蒂图片社
4月16日,媒体报道,由于中美贸易战导致需求暴跌,货运公司已开始暂停或调整跨太平洋航线服务。市场情报公司Linerlytica报告,由于美国高额关税使得许多中国出口商无法向美国销售产品,未来三周中国货物预订量将下降30%至60%,亚洲其它地区货物预订量下降10%至20%。
在中共商务部的推动下,中国电商平台京东计划采购2,000亿元出口产品进行内销,美团、东方甄选、百度、苏宁也随后加入,号称“最快一分钟开店”。
不过,一些外贸行业人士在网上大倒苦水,说出口转内销行不通,不做国际贸易必死。京东不过是跟风响应政策。“此外,我们的外贸产品在国内几乎没有需求,例如游泳池、冲浪板,这些在国外稀松平常的东西,放在国内,有多少人能消费得起。”
有朋友问,什么是游泳池?就是美国的房子和院子普遍较大,后院空间充足,就会安装类似塑料的大型游泳池,夏天时一家人进去玩耍。所以,网上有人说,出口不行,那就“政府采购,发给体制内人员。这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多少钱都能消费,绝对没问题。”但这个解决方法其实行不通,因为就算有钱,中国大部分家庭也没有足够空间安装这种游泳池。
类似的东西其实还有很多。在中国几十块钱、几百块人民币的东西,大部分人消费不起,但到了美国卖几十美元、几百美元,美国人还惊呼便宜。比如,去年我在亚马逊以及后来的拼多多海外版Temu上,买了很多室外太阳能灯,这些东西若出口转内销,大部分中国消费者也不会购买。
另外,中国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工厂”?因为其庞大产能是为全球市场服务的。以纺织品服装业为例,加入WTO之前,产能过剩,不得不把生产线砸掉,限制产能。后来加入世贸之后,主要靠海外市场的巨量订单,才能长期支撑。
2021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3,155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超过三分之一。超过70%的中高端产能,都是为欧美品牌定制而建,比如Zara、H&M、Uniqlo、Nike等。为此,无数“产能型工厂”在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如雨后春笋般扩张。出口订单不只是收入来源,更是支撑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存续的生命线。
这意味着,一旦出口受挫,就会出现“一夜没单、一城停工”的局面,数以千计的代工厂将倒闭,上游的印染厂、面料供应商、缝纫设备制造商也会陷入停产或减产。2022年,全球通胀、供应链重构与地缘政治风险导致订单外移,当时就造成了这种局面。一旦出口熄火,内需根本撑不起这么大的生产体系。
世界著名投行高盛集团指出,中国出口产业关乎逾1.2亿个制造业和相关服务业岗位,其中1,000万至2,000万劳动人口与对美出口直接相关。若美中经贸全面切割,多达2,000万人(约中国劳动力的3%)可能失业,再次重创已经历大规模减薪和裁员的制造业与服务业。
因此,当很多“小粉红”在网上喊着要与美国战斗到底时,有识之士却忧心忡忡。4月17日,著名公益人士、前调查记者邓飞转发的一篇文章在网上引发共鸣:若再不救出口制造业,停工潮将变成失业潮。
文章称,中美关税战的影响被严重低估。目前,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累计145%,跨境电商的800美元免税额已被永久取消。很多人认为中美贸易只占中国进出口的14%,影响不大。但事实上,还有大量的转口贸易。例如,2018年之后,许多中国商品通过越南转口,墨西哥也有专门的中国企业工业园区和类似义乌小商品城的市场。
文章认为,现在很多工厂没有订单,老板们都在硬撑,当前最首要的问题是,他们能撑多久?若高关税情况无法改善,从六月开始,很多制造企业将不得不宣布破产倒闭。
文章最后呼吁,在企业倒闭潮、员工失业潮到来之前,地方政府应趁现在这些老板还能撑住时,出台措施进行救助。
愿望虽好,但我认为,恐怕难以实现。
首先,中共最关心的是面子,而非民生和企业倒闭。4月16日,与北京关系密切的彭博社报道称,中共希望川普政府表现出对中共的尊重,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才会同意进行贸易谈判。条件包括:要求美国控制内阁成员对中国的贬损言论,表现出更多尊重;希望美国委任一名川普总统支持的人负责谈判,并协助准备一份川普与习近平会面时可签署的协议。中共还希望美国正视其国家安全问题,特别是台湾议题。熟悉情况的人士透露,中共愿意承诺不对台湾采取挑衅行动,但若遭到挑衅,将作出回应。
其次,习近平的特点是,不到真正撑不住时不会低头认输。而现在,他刚刚访问完越南和马来西亚,可能正处于春风得意之时,认为团结了一些东南亚盟友、建设了“周边命运共同体”,成功拆了美国的路和桥。中国制造业哀鸿遍野的呼声,一时半会儿还传不到他那里。现在,甚至中国的纺织专业网站,都在对中共的以牙还牙,进行歌颂,重复着中共党媒的声音“关税虽造成冲击,但‘天塌不下来’”。
第三,川普曾多次被中共欺骗,即使谈判达成协议,也不会立即放松对中国的关税,必须列出清单,待逐渐合规、兑现承诺后,才会逐步放开关税。
因此,在可见的时间内,即使中美有真正的谈判,也可能要到6月底7月初,当中国经济数据出现大问题,失业和倒闭潮开始爆发时,中共才会真正着急。
敏感时刻 英伟达CEO访华
中南海此时还有一个幻想,那就是,美国的大科技公司和华尔街大佬会给白宫施压,逼迫川普让步。
例如,他们认为,前几天川普取消其它国家的关税,只保留10%的基础关税,是因为华尔街和马斯克施加了压力。而最近几天,摩根大通CEO戴蒙警告,高额关税会动摇美国全球经济领袖地位。高盛则预测,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的风险加剧。
让中共产生幻想的,还有一些美国的高科技公司。4月17日,英伟达CEO抵达北京,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席任鸿斌及中国副总理何立峰会面,并与中国AI公司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讨论了新芯片设计。
这个时机很敏感。就在2天前,美国政府对英伟达原先设计的专门要销往中国的H20 AI芯片实施了新的限制,预计将导致该公司损失55亿美元收入,引发了市场和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而且,美国众议院两党小组“美国与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周三刚发布一份报告,称DeepSeek与中共当局利益“关系密切”,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报告指出,DeepSeek可能将美国用户资料传给中共,操控资讯内容以符合中共宣传立场,超过85%的回复内容压制台湾议题。例如,当询问“赖清德是谁”时,DeepSeek回复:“来聊数学吧。”
报告还称,DeepSeek使用了逾过6万颗Nvidia芯片,其中部分应受美国管制,美国国会要求英伟达厘清DeepSeek如何取得。
特别委员会主席穆勒纳尔表示:“这份报告明确指出:DeepSeek不单纯是AI应用程式,而且是中国共产党武器库中的一款武器,旨在监控美国人、窃取我们的技术,并破坏美国法律体制。”
而就在这个特殊时刻,黄仁勋却在北京会见了DeepSeek创办人梁文锋,讨论为中国开发新芯片,“以满足中美双方客户需求和监管要求”?
外界质疑,黄仁勋会不会出卖美国利益?特别是,他平时都穿着招牌黑色皮衣,到北京却身着西装,更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4月17日,众议院“美国与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在X平台发文,并将文章置顶,质疑黄仁勋此刻前往北京的动机。
委员会强调:“中国共产党犯有种族灭绝、强制绝育、奴役劳动、市场操纵和残酷审查等罪行。昨天,我们询问NVIDIA为何为中国市场生产了超过100万块芯片。几小时后,其执行长飞往北京,讨论如何提高产量。”
当然,也有分析认为,中国是英伟达的重要市场,2024年第三季度,英伟达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收入达54亿美元,占其全球收入的显着比例。黄仁勋此时访问北京,可能也是为了平衡中共对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和美国的出口限制形成的双重压力,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
但不管怎样,他的这一举动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可能引发不良政治反应。
首先,这可能被美国一些政界人士视为,是挑战美国政策,可能导致国会进一步调查英伟达的对华业务,或推动更严格的出口管制。
其次,也可能引发美国国内对其“忠诚度”的质疑,特别是考虑到英伟达刚刚承诺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于AI基础设施,并获得川普政府的赞扬。这种两面平衡的策略,可能让英伟达在美国国内面临政治批评,特别是来自鹰派议员。
再次,也可能促使美国政府重新审视对其它半导体公司的出口政策。如果英伟达被认为在规避限制,其它美国公司(如AMD、Intel)可能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影响整个行业的对华业务。
4月16日,在被美国国会质询之后,英伟达发布了一份声明,在全世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中共利用新加坡获取英伟达GPU的情况下,声称“我们严格遵循政府的指示”,并表示“我们报告的新加坡收入表明数十亿美元的补贴给了我们的美国客户。相关产品被运往其它地点,包括美国和台湾,而不是中国。”
这种回复并不明智。而现在,黄仁勋的访问可能促使美国政府重新评估其对华科技政策的有效性。
当然,无论是中国外贸企业,还是英伟达,都是全球日益认识到中共威胁、中美对抗加剧的大背景下的一部分。大潮之下,一个人、一个企业的选择,不仅关乎个人利益和安全,更涉及如何对待中共的邪恶,以及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