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被称为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目前广交会一期的客商明显减少,很多参展商提前收摊。主办方不得不发通知强求“不得提前撤展”,令参展企业叫苦不迭。
以电子家电、工业制造、照明及五金工具为主的第一期广交会已于4月19日结束。一位照明行业的参展商日前发布了“小结”,称展位的位置是在C馆的双通道口,经过的客流量不错,但是能进来的不多。确实东南亚、一带一路的客户多,这次有不少南美客户坐下来聊了。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4月8日,有近17万名境外采购商预注册,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占72%,金砖国家占27.4%,中东国家占14.3%,欧美国家占10.5%。而截至4月14日,境外采购商册的统计数据提升到超20万名。
尽管官方一再宣传数字游戏,但现场客商人流明显减少。值得注意的是,预注册采购商不一定确认到场参会。根据参展商和现场翻译的反馈:“人流量明显没有秋交会多。”“欧美几乎没有,亚非拉地区人挺多的。”“展会第三天,展位客流量明显变少。”“得先有贸易,才能做伙伴。”
一位照明行业的参展商也记者,现场没有签到单,等客人上门去工厂,参加广交会就是求个曝光率。
客流变少 官方通知不得提前撤展
4月15日展会第一天,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业务办公室就给各交易团发出通知,称当前外贸形势严峻复杂,要求“企业用足广交会5天展期,不提前撤展,工作人员不提前离开展位”。在每期第5天18点前,大会将组织专项检查,提前撤离展位、撤出展品的,将取消该交易团当届表彰资格,并进行通报。
4月18日,参展商又收到展会通知,再次强调“不得提前撤,每期第5天18点为撤展时间”。但随后又给各参展企业发消息称,一期对撤展时间不作硬性要求,如现场确实没有客商,明天(19日)中午12时后可以陆续撤场。
图为参展商收到不得提前撤展的通知。(网页截图)
“以前是不这样的。”外贸商Karen告诉记者,这次关税战影响很大,应该是没有美国客人去中国,所以举办广交会的主办方也知道这个严重性,才叫参展商不要撤展。
Karen此前所在的公司做电子产品,她在国内时每年两次参加广交会。“五天时间,我们就卖样品,还不说订单,客人来的时候,可以买一个样品,就200块、300块、150元人民币,我可以卖出三十几万人民币。从早到晚,进去之后都没有停过,还得有人来替我一下。忙得焦头烂额,每年这五天时间的广交会或是香港展,我就会瘦一大圈下来。”
据介绍,她从2004年参加广交会,一直到2010年,有春季展和秋季展,再加上香港的电子展。他们的客户全世界都有,欧美客户占30%〜40%,因为公司主要是做亚洲市场,每个产品定位不一样。
“不管怎么样,每个展会都是非常火爆的。有的企业内销其实老板是亏钱的,开了几千家店,他全部就靠外销赚来的钱,转回去支撑国内,他都还赚得盘满钵满。”
近日,中共商务部组织有关商协会、大型商超和流通企业座谈,通过加大补贴力度、开通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为外贸企业转内销。如,未来一年内,京东承诺将采购不低于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商品。
Karen认为,中国的内销本来就已经内卷,再加上外销这个市场进去,真的是非常严峻的失业危机。对中国来说,形势很不妙;对美国影响的比较小,因为美国厂商是可以从世界各地采购的。
“其实从疫情开始,美国的供应商都已经学聪明了,就开始慢慢地转,找别的厂商;中国的一些厂家,转移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但不是所有啊,毕竟是少数。”她说。
图为2025年4月15日,在广交会一期展会上,一位客户正在查看电源插座。受经济下滑和贸易战影响,广交会的行情已经今非昔比。(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