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台湾(Taiwan)正经历近年来最为激烈的政治风暴。自2月起蔓延全岛的“大罢免潮”(Recall Movement),在美国(United States)对台实施高关税政策后进一步升温,不仅加深了蓝绿阵营之间的对立,也让岛内政局更加动荡不安。
这场罢免潮源于第十一届立法院由中国国民党(Kuomintang, KMT)和台湾民众党(Taiwan People’s Party, TPP)主导通过的一系列争议法案,引发大量民间团体与民主进步党(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等少数党派的强烈抗议。在反共情绪和社会分歧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各方开始发动针对不同阵营立委、市长及议员的大规模罢免连署[1][2][5]。
据统计,目前已有数十名蓝、绿两大阵营的现任立法委员、公职人员成为罢免目标。这些罢免案涵盖了从投票纪录、政策立场到竞选承诺跳票等多项理由,并已陆续进入提案、连署或送件阶段[5]。根据《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国民党籍立委的投票日预计将在7至8月间举行,而民进党籍官员及新竹市市长等人的罢免案则可能推迟至9至10月[2][5]。
近期,美国政府为保护本国产业,对包括台湾在内的部分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使得台湾出口型经济承压,也成为岛内政争的新导火索。在高关税压力下,经济困境加剧,使得原本就紧张的政治氛围进一步恶化,各界对于政府应优先解决经济问题、稳定社会秩序的呼声愈发强烈[3]。
与此同时,台检调部门近日对国民党多个县市党部进行“扫荡”,多名主导罢免行动的人士被强制带走调查,引发蓝营上下及支持者极大不满。他们指责当局利用司法手段打压异己,将政治斗争推向白热化阶段[4]。对此,有舆论担忧,这种“以政逼政”的做法将导致社会更深层次撕裂,不利于岛内和平发展。
台中市长卢秀燕(Lu Shiow-yen)当天公开呼吁赖清德政府专注治理国家、拼经济而非陷入无休止的政治斗争,希望能让台湾恢复安定与祥和[3]。但从目前情势来看,无论是蓝营还是绿营,都未有退让迹象,大规模罢免行动仍在持续推进之中,各地选区气氛高度紧张。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高关税政策虽非直接引爆点,但其所带来的经济压力无疑加剧了岛内矛盾,让原本因法案争议而起的大规模动员变得更加复杂和不可控。如果相关问题无法妥善处理,不排除未来几个月会有更多激烈冲突甚至影响到年底重要选举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