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新一轮贸易战升温之际,中国以“稀土”作为反制武器,强化出口管制,精准打击美国高科技与军工产业。事实上,自川普政府首度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以来,中国早已布局稀土产业,并于近日正式启动反制。CNN解析中国如何抢先美国一步,化稀土为贸易武器,掌握关键筹码。
在美中第一轮贸易战不到1年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9年高调造访位于江西赣州的一间普通工厂。这座工业城市位于中国东南丘陵地带,当时习近平参观展览厅时,凝视着一排排灰色金属块,向随行的中共官员表示:“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近6年过去,稀土供应链的主导权成为中国在与美国总统川普新一轮贸易战中最具威力的筹码之一。这些用于制造iPhone、电动车等产品的稀土元素,是未来高端科技的关键组成。
而与关税不同的是,这场战线几乎没有川普能以对等方式报复的空间。
稀土由17种元素组成,虽然在地壳中的含量多于黄金,遍布全球各地,包括美国,但其开采与精炼过程成本高昂、环境污染严重,难以掌握。
长期以来,美国等国家依赖中国供应经过加工的稀土金属。根据国际能源总署(IEA)数据,中国虽仅占全球61%的稀土矿产出,但其在加工环节的控制比例高达92%。
今年4月4日,中国政府正式祭出限制措施,针对7种稀土矿物及其相关产品(如稀土磁铁)实施出口许可制度,此举是对川普政府34%的“对等”关税的报复。稀土磁铁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型手机、汽车、喷射引擎、核磁共振机及军事装备(如F-35隐形战机与核动力潜舰)中,能提升马达与发电机效率。
密歇根大学经济与公共政策教授沃尔弗斯(Justin Wolfers)表示:“这是中国展现其精准而强大的经济力量……直接打击美国产业的痛点。”
自川普首任政府以来,美国试图追赶并建构自己的稀土供应链。3间美国稀土公司向CNN表示,他们正扩大产能并寻求与盟友合作获取原料,但要满足美国各大产业的庞大需求仍需数年。
订单暂停、出口卡关
北京新措施已对市场造成冲击。稀土磁铁顾问公司JOC创办人奥梅罗德(John Ormerod)表示,至少有5家美国和欧洲公司的稀土磁铁货物在中国被卡关。
奥梅罗德说,“他们被突如其来的政策搞得措手不及,现正寻求官方厘清出口许可的具体要求。”
USA Rare Earth首席执行官巴拉德(Joshua Ballard)指出,限制措施主要针对“重稀土”,而中国对其掌控高达98%。这类元素稀有、难以加工,价值也更高。他表示,美国目前几乎没有备料,“中国确实打出一张好牌。虽然它在关税方面回旋空间有限,但在这里却握有巨大杠杆。”
新规不仅涵盖单一元素,也包含只含微量稀土的合金与成品。新加坡矿产公司Ginger International的总监克鲁默(Thomas Kruemmer)表示,很多出口项目现在都纳入这套新机制中,预期短期内出口作业将受延误。
积累数十年的优势
中国早在1950年代便开始开采稀土,直到1970年代才真正发展成产业。Spontaneous Materials顾问创办人特劳特(Stan Trout)指出,中国结合低工资、宽松的环保法规与外国技术,大幅提升产能。随着产业壮大,北京逐渐意识到稀土的战略价值。
1992年,邓小平在内蒙古视察稀土矿区时曾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如今中国已实现他的预言,主导全球供应链。
尽管中国劳工成本上升,其在产业的领先地位仍稳固。奥梅罗德表示,中国在资本密集产业中持续投入研发与自动化,是其制胜关键。
过去美国也曾拥有稀土磁铁产业,但随着中国低价竞争,美企陆续退出市场,“我们失去了技术、人才与整体产业基础,现在很难与‘中国价格’抗衡。”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2020至2023年间,美国70%的稀土化合物与金属进口自中国。
挑战与转机并存
事实上,北京早在2010年就曾因与日本的领土争端,暂停稀土出口近2个月。2023年底,中国也对稀土开采与分离技术实施出口禁令。这显示中国不仅控制稀土供应,也掌握其他关键矿物资源。
尽管全球可选择不多,但美国正在积极应对。自2020年起,美国国防部已拨款超过4.39亿美元,发展国内稀土供应链,目标于2027年前创建完整“从矿物到磁铁”的可持续供应系统,满足国防需求。
部分美国业者也视此为转机。总部位于麻州的Phoenix Tailings表示,其已开发出“零废弃、零排放”的稀土提炼技术,原料来自美国、加拿大与澳洲。该公司年产量为40公吨,并计划在新罕布夏州新厂扩产至400公吨。
首席执行官尼迈尔斯(Nicholas Myers)说:“全部都是国内加工。我们完全不依赖中国供应。美国具备所需能力,只要政策与产业界齐心协力,就能加速扩张。”
USA Rare Earth也正在德州建设磁铁工厂,年产能预计达5000公吨,并拥有一座包含中国出口禁令中所有稀土的矿床。
但首席执行官巴拉德坦言,目前仍在开发提炼技术,“我们需要更快完成。如何善用这些稀有资源、如何尽速建设,是当前的关键。”
多年讨论之后,美国企业终于迎来重建原物料提炼与加工产业的迫切契机,而该产业正是与中国科技竞赛中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