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www.patientcareonline.com
2025年4月16日,国际医学界关注一项关于大麻在急诊和紧急护理中使用的新发现。多项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麻的长期或高频率使用与成年期认知功能下降及晚年痴呆症风险增加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据《美国精神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长期吸食大麻者在45岁时表现出明显的智商下降、学习和处理速度减慢,以及记忆与注意力障碍。这些认知缺陷在长期吸烟、饮酒者以及偶尔娱乐性吸食大麻者中并不明显,显示出长期频繁接触大麻才是主要危险因素。此外,影像学检查发现,大麻重度使用者的海马体积较小,而海马萎缩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症的重要生物标志之一[1]。
医学专家指出,大脑结构变化与认知功能损害密切相关,而这些损害一旦形成,很难逆转。虽然部分研究尝试用四氢大麻酚(THC)等成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行为症状,但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其能够延缓或逆转神经退行性过程,相反,有滥用史的人群出现认知障碍和痴呆的概率更高[5]。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药物管制机构也警告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因慢性疼痛、焦虑等原因在紧急医疗护理中接受包括大麻制剂在内的精神活性药物治疗比例上升,如果缺乏严格管理和科学评估,将可能导致药物依赖及神经系统不良后果[7][8]。
国内外多位神经科专家呼吁,应加强对高危人群——尤其是有慢性病史、既往有药物依赖倾向或家族遗传风险的成年人——在接受含有精神活性成分的大麻制剂治疗时的监测与随访。同时,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用途下的大麻产品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批和适应证限制,以减少潜在公共健康隐患。
目前我国尚未批准以娱乐或广泛医疗用途合法化大麻,但随着全球部分国家政策松动及跨境流动增加,加强公众教育、提升医务人员识别药物相关认知障碍能力已成为亟需关注的问题。专家建议,一方面要持续跟踪最新临床证据,一方面要引导社会理性看待“天然植物”标签下的大麻制品潜在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