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spectrumlocalnews.com
2025年4月20日,综合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受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及国内需求调整影响,中国进口总额预计自5月份起将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和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最新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进口总额为4.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2]。而在前两个月,进口降幅更是高达8.4%,创下近年来新高[4][5]。
造成中国进口即将下滑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美国政府近期大幅提高对中国产品的关税,目前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已达到145%,而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关税也升至125%。这一政策直接导致中美双边贸易大幅收缩[1][3]。二是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阶段性减弱,对部分原材料、机械设备及高端消费品的进口需求有所回落[5]。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正加快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以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据德国数据统计公司Statista引用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到202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将骤降77%,但对北美(不含美国)、南美、亚洲、欧洲、中东及非洲等地区出口均呈现增长态势。其中,对北美(不包括美国)的出口预计增加25%,南美增长9%,亚洲、欧洲和中东各增长6%,非洲增长5%[1][3]。
官方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出口总额达6.13万亿元,同比增长6.9%。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这表明我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多元化市场格局正在形成,对单一国家依存度逐步降低。例如,对美出口占比已由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2][1]。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调整其全球采购策略。据悉,2025年美国从中东国家的进口将增长22%,从欧洲增加5%,从亚洲(不含中国)增加2%。这反映出全球供应链正在发生深刻重组,中美之间的经贸联系出现阶段性降温,而其他新兴市场则成为双方重点布局对象[1][3]。
专家分析指出,中国进口缩减虽会短期内影响部分行业,但也为国产替代、自主创新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与新兴经济体间合作有望进一步提升,为外贸稳定发展注入新动能。此外,人民币汇率波动、国际能源价格变化等因素也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持续影响进出口走势[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