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www.chalkbeat.org People walking among buildings with illuminated signs at night in Seoul, South Korea.
2025年4月18日,一篇发表在Chalkbeat New York上的第一人称文章引发了广泛关注。文章作者奥斯卡·斯克里布纳(Oscar Scribner)以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他作为一名跨种族领养家庭子女,如何逐渐拥抱自己的韩国传统的故事。斯克里布纳在纽约市的哈莱姆区(Harlem)长大,这是一个以非裔和拉丁裔为主的社区。在学校里,他总是少数族裔学生之一。
斯克里布纳的父亲是被白人美国家庭收养的,而他的母亲则是来自韩国的移民。尽管他身上流淌着纯正的韩国血统,但他的父亲对韩国文化的了解甚至不如一些痴迷于韩国流行音乐(K-Pop)的美国人。小时候,斯克里布纳很少见到外婆家的亲戚。即使见面,他那蹩脚的韩语也让他感到难堪,难以交流。
尽管母亲一直试图让他接触韩国社区,但她工作繁忙,而且韩国教堂大多位于皇后区(Queens)。他印象最深的韩国体验就是去H Mart(韩亚龙),一家亚洲连锁超市。由于天生一头卷发,这与韩国人的审美标准不符,这让他觉得自己与韩国文化格格不入。文章提到,现在很多亚洲男孩都喜欢卷发,但在他小时候,这只会让他觉得自己与韩国文化更加疏远。
为了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斯克里布纳从小就努力学习英语,并逐渐与自己的韩国背景保持距离。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认同。在进入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这所纽约市的精英高中后,他接触到了更多的韩裔美国人,这让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文化根源。
在一次去韩国的旅行中,斯克里布纳亲身体验了韩国的文化和美食。他和母亲每天都去新的地方,这让他对韩国文化的热情也逐渐被点燃。他开始学习韩语,并与母亲和外婆用韩语交流。在首尔(Seoul)的街头,他甚至走进一家美发沙龙,尝试了韩式发型。虽然他对外貌的改变感到满意,但也觉得镜子里的自己并不完整。
回到美国后,斯克里布纳开始更加积极地学习韩语。他意识到,自己的韩国和美国身份可以和谐共存。通过与韩裔美国人交流,品尝韩国美食,以及学习韩国文化,他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文化归属感。
这篇文章引发了人们对于跨种族领养和文化认同的深刻思考。斯克里布纳的故事告诉我们,文化认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对于跨种族领养的子女来说,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属感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通过拥抱自己的传统,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并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