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无锡高新区(Wuxi High-tech Zone)隆重举办“新吴大讲堂”,以“中国航天发展现状与太空经济”为主题,吸引了众多航天领域专家、企业家和科技创新人士参与,共同探讨中国商业航天的最新进展及未来机遇。
近年来,中国商业航天实现了从起步到成长期的跨越。据工业和信息化部(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赛迪研究院发布的《“十五五”商业航天发展思路与路径》报告,中国商业航天正处于快速健康成长阶段,全产业链加速完善。专家预计,到“十五五”末或“十六五”时期,中国商业航天有望进入成熟期,实现规模化运营[1]。
在本次论坛上,多位行业权威指出,“星箭场测用”全链条企业已陆续突破‘从0到1’的发展瓶颈,高水平安全保障成为行业共识。随着模块化设计、自动化测试、批量总装等技术在卫星制造领域普及,火箭发射也朝着可重复使用、低成本、大运力方向演进,为太空经济注入强劲动力[1]。
无锡高新区作为江苏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高度重视航空航天及相关产业发展。在活动现场,多家本地企业展示了在微小卫星制造、新型材料研发和智能装备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体现出地方政府对打造完整空间产业生态圈的坚定决心。
与会嘉宾还就太空旅游、商业探月等新兴业态进行了前瞻性讨论。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政策环境逐步开放,这些领域有望在未来5-10年内实现试验验证甚至初步商业运营,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增长极[1]。
中国载人空间站(China Space Station)应用项目持续推进,截至目前已实施180余项空间科学研究,包括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新材料实验等,并取得多项开创性成果。同时,中国正加快推进载人月球探测工程,长征十号运载火箭(Long March 10)、梦舟载人飞船(Mengzhou Crew Spacecraft)、揽月着陆器(Lanyue Lander)等核心装备进入样机研制阶段[6]。
值得关注的是,在全球低轨卫星互联网竞赛中,中国本土版“星链”(Starlink)计划正加速组网,如上海市推动的“千帆星座”(Qianfan Constellation)、国资委支持的“国网星座”(Guowang Constellation),均规划万颗级别卫星组网目标。这些项目不仅助力数字中国建设,也为未来6G通信网络奠定基础[9]。
论坛期间,无锡高新区还宣布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顶尖科研院所、高校以及龙头企业合作,加快引进关键技术和人才资源,推动形成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新型太空经济集群。此外,当地政府表示将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为初创企业和重大项目落地提供全方位保障。
业内专家表示,无锡高新区举办此次专题讲堂,不仅是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积极响应,更彰显地方在抢抓全球太空经济浪潮中的主动作为。“未来十年,将是中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窗口期。”一位受访嘉宾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