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厦门城中村的转型实践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厦门多个城中村积极探索“软硬兼施”的治理模式,而台湾夜市文化的注入,为传统社区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和创意。
在湖里区后浦社区,以悦华路段及台湾夜市街为核心的新型夜间经济圈已初具规模。这里以大排档、烧烤小吃为主打业态,同时融合商超、便利店等多元经营形态,不仅满足了居民和游客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带动了本地就业和创业热潮。台湾风味美食摊位、人气手作摊档、文创集市等元素,让夜晚的城中村流光溢彩[8]。
更值得关注的是,两岸青年的深度参与成为本轮转型的重要亮点。在“青春在'鹭'上·两岸青年Party”等系列活动中,约200名来自海峡两岸的青年齐聚一堂,通过歌唱表演、小提琴演奏、热舞互动等形式,将青春与活力注入社区生活。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了两岸青年的情感交流与合作[9]。
在东孚街道山边社区,两岸青年还积极参与到现代化治理之中。例如,在无名道路命名活动中,多位台湾青年联合本地居民走访调研,共同为街巷命名。“清风巷”“良钦路”“友好路”等新路名,不仅方便了居民出行,更体现出两岸融合、团结合作的精神内核[6]。据介绍,这些充满历史底蕴和时代气息的新名称已上报民政部门登记,即将制作新路牌,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增添亮色。
受益于台青融入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厦门部分城中村逐步形成了以“共建共享”为核心的新型社区关系。不少居民表示,有了台青参与后的创新思维和务实举措,无论是环境提升还是公共服务,都有了显著改善。“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变化,让家乡变得更美好,同时也体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的情谊。”一位山边社区居民如是说[6]。
专家指出,厦门将台湾夜市文化与本地传统相结合,不仅丰富了城市多元面貌,还激发出更多社会创新动力。这种以夜间经济为切入口,以青年群体为主力军,以融合发展为目标的新模式,为全国其他城市更新提供了有益借鉴[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