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theinitium.com 当Shein “出海”:一条华人主导的高速物流链,如何在北美“卷”起来?
2025年4月,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高达125%的关税,并取消了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税政策,导致中国跨境电商出口成本暴涨。作为中国快时尚出海代表,Shein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却在北美市场逆势“卷”起新一轮竞争。[3][7][9]
Shein能够迅速抢占美国市场,一个核心优势就是其由华人主导、覆盖全流程的高效物流链。过去几年,Shein已在美国建立多个大型配送中心,如印第安纳州和加州等地,不断扩充仓储面积,将包裹运输时间从10-15天缩短至3-4天,大幅提升用户体验。[1][7]
这条高速物流链背后,是一支庞大的华人劳动力队伍。从分拣、装卸到最后一英里配送,越来越多新移民和走线劳工通过微信群等渠道进入北美快递行业。他们吃苦耐劳、效率极高,被业内称为“降维打击”。一位华人司机一天可配送118个包裹,而本地老手仅能完成70-80单。这种灵活用工模式,使企业能按需调配人员,既节省成本,又保证履约速度。[6][8]
面对政策变化和成本上升,Shein等平台正加速海外仓布局,将部分商品提前批量进口至美国,再通过本地仓库分销。这不仅应对了清关难题,也顺应了美国本土化生产和供应链重构趋势。例如洛杉矶等港口城市成为半成品加工、组装及区域配送的新枢纽,通过产地重构策略规避部分关税压力。[2][10]
不过,这条以低价、高频、高强度著称的物流链,也让最底层的华人工人成为第一批被“卷”进去的人。他们大多英语能力有限,无正式工卡,只能做最基础且劳动密集型的工作,收入不稳定且缺乏保障。但正是这群人的拼搏,为中国电商在海外提供了坚实支撑。[6][8]
随着关税壁垒抬高以及通关流程趋严,中国跨境电商利润率被大幅压缩。数据显示,美国取消小额包裹免税后,Temu、Shein等平台物流成本上升20%-30%,部分商品利润率跌至5%以下。不少企业开始转向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寻求增长,同时加码本土化运营和品牌建设,以提升抗风险能力。[3][7][9]
与此同时,美国本土电商巨头也开始反击。例如亚马逊推出低价商城Amazon Haul,并引入已有库存品牌商品,以规避关税影响并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本地第三方物流(3PL)公司需求激增,小批量定制化代工服务成为供应链优化的新方向。[2][10]
未来,中国跨境电商要想继续深耕北美市场,仅靠低价红利已难以为继。只有打造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加强合规经营、本土团队建设,以及持续创新产品力与服务体验,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场由华人主导的高速物流实验,无疑正在重塑世界零售业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