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labusinessjournal.com
2025年4月21日,随着美中贸易战(US-China Trade War)愈演愈烈,洛杉矶(Los Angeles)及周边地区的企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美国总统特朗普(Trump)近期宣布对全球范围内征收10%的全面关税,并对日本、韩国等亚洲主要贸易伙伴分别加征24%和25%的额外关税。与此同时,中国则宣布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加征34%的报复性关税,并限制稀土出口,双方针锋相对,使全球市场动荡不安[4][5]。
据《洛杉矶商业杂志》(Los Angeles Business Journal)报道,在帕利塞兹(Palisades)和伊顿(Eaton)火灾影响下,本地企业本已步履维艰,如今又遭遇贸易战带来的双重打击。许多依赖国际贸易的制造业、批发商和物流公司不得不调整业务模式,以求生存[2]。
南加州作为全球第四大工业地产市场,仅次于美国、中国和日本,其产业链高度依赖进出口运输。《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指出,如果新一轮广泛关税生效,通过洛杉矶港口流通的货物需求将显著下降,预计2025年进口总额将减少超过8000亿美元,降幅高达25%。这不仅直接影响商品贸易,还波及到仓储、运输、零售等相关行业[4]。
以雷克斯福德工业地产公司(Rexford Industrial Realty Inc.)为例,该公司在南加州拥有并运营425处工业地产,总面积逾5000万平方英尺,其租户涵盖批发、制造、仓储、运输及零售等多个领域。当进口量锐减时,这些租户面临订单减少、库存积压甚至裁员风险,连带影响整个区域经济活力[4]。
此外,美中两国互征高额关税还推高了生产和消费成本。例如,美国对中国商品实施最高125%的进口税,而中国则以全面性34%报复性关税回击。这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工成本增加,最终传导至终端消费者,引发通胀压力上升[5]。经济学家警告,这一连串举措将使全球供应链更趋紧张,对资本市场带来更大不确定性[5]。
面对困局,一些洛杉矶本地企业尝试转型自救,如加强与墨西哥(Mexico)、加拿大(Canada)等未被新一轮基线关税覆盖国家的合作。然而,由于部分产品如汽车及轻型卡车仍需缴纳25%关税,这种转型空间有限。此外,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如果美国坚持己见,中国将奉陪到底”,显示短期内双方难以妥协,未来局势仍充满变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