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纽约州(New York State)面临着精神健康危机的严峻挑战。尽管州政府持续加大投入、推进改革,但成千上万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士依然在等待长期救助。在此背景下,纽约州州长霍楚(Kathy Hochul)近日再次推动加强强制收治(involuntary commitment)相关法律,并提出一系列配套措施,以期为最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更及时、更有效的支持。
霍楚在其2025年度施政报告中表示:“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们理应得到关爱,而不是混乱。”她强调,过去几十年来,纽约的精神健康体系因投资不足而导致服务短缺,为此政府已通过10亿美元计划重塑护理体系,包括扩大住院床位、增加门诊服务、提升保险覆盖率等[1][2]。
此次新提案重点修订了《心理卫生法》(Mental Hygiene Law),明确规定当个人因精神疾病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如食物、住所和医疗时,可被强制收治。这一标准与全美43个州保持一致,并允许部分情况下由执业护士参与评估过程,从而提升响应效率[2][3]。
此外,修订还涉及“肯德拉法案”(Kendra’s Law),即协助门诊治疗(Assisted Outpatient Treatment, AOT)。该法案被认为能有效减少患者卷入刑事司法系统及无家可归现象。新预算中对AOT项目进行了资金增加与监管强化,同时推出“增强服务包”(Enhanced Service Packages),让部分人无需法院命令即可获得协助门诊治疗,为AOT订单到期者提供平稳过渡[2]。
尽管改革力度空前,但现实中,大量患者仍面临床位紧张、服务延迟等困境。据悉,自“安全选项支持”(Safe Options Support, SOS)计划实施以来,仅有约850名无家可归者成功转入永久住房,这与庞大的需求相比远远不够[1]。地方官员和社会组织呼吁,应进一步扩大资源投入,加强社区康复网络建设,让更多弱势群体受益[4]。
与此同时,有关强制收治权力扩大的争议也在升温。一些民权团体担心,新方案可能降低临床评估标准,对患者自主权构成挑战,引发宪法层面的诉讼风险。不过,支持者认为,这些变革顺应了现代医疗体系的发展,有助于弥补现行法律的滞后性,更好地保护高危人群及社会整体安全[3][4]。
纽约市市长亚当斯(Adams)也公开表态支持霍楚的立法计划,并呼吁州议会尽快通过相关修正案。他指出,只有完善法律框架并保障资金持续投入,才能真正解决城市街头流浪及公共安全问题[5]。
展望未来,在各方推动下,纽约州精神健康体系有望实现更全面、更持续的升级。但如何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如何确保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都能及时获得救助,将是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各界必须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