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
华盛顿— 2025年4月15日,特朗普政府内部正在酝酿一项可能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的政策:将近300家中国公司从美国股市摘牌。这一举动被视为是特朗普政府在贸易战中对中国施压的又一重大举措,旨在迫使北京在贸易谈判中做出更大的让步。
据知情人士透露,包括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内的多位政府高官,以及总统的坚定支持者,都在积极推动这一计划。贝森特上周在接受福克斯商业新闻采访时表示,“一切都在考虑之中”,暗示政府正在认真评估这一可能性。特朗普的盟友,如“鲨鱼坦克”节目的明星凯文·奥利里,也公开表示支持这一行动,认为这将有助于迫使中国回到谈判桌前。
这一举措一旦实施,将直接影响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在内的众多知名中国企业。截至3月7日,共有286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交易所上市,总市值高达1.1万亿美元。分析师警告称,大规模摘牌可能引发市场恐慌,导致投资者抛售中概股,进而对全球股市造成冲击。
目前,美国政府尚未明确将通过何种方式实施摘牌计划。一种可能性是援引2020年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该法案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必须接受美国会计监管机构的审计,否则将面临退市风险。另一种可能性是特朗普总统直接发布行政命令,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公司在美国股市交易。TD Cowen的分析师Jaret Seiberg认为,行政命令将是“最快速、最简便”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举措也面临着来自华尔街的阻力。一些金融机构担心,摘牌行动可能引发市场动荡,损害美国投资者的利益。高盛集团在一份研究报告中估计,限制美国投资者投资中国股票可能导致高达8000亿美元的“清算式抛售”。
尽管如此,特朗普政府似乎决心采取强硬立场。一位政府官员表示,“我们不能容忍中国公司一边享受美国资本市场的便利,一边拒绝遵守我们的规则。” 这位官员还指出,许多中国公司通过可变利益实体(VIE)结构在美国上市,这种结构使得美国投资者只能间接持有中国公司的股份,存在潜在的风险。
对于中国公司而言,一旦被摘牌,将面临融资渠道受限、声誉受损等诸多挑战。一些公司可能会选择回归香港或中国内地股市,但这也将带来额外的成本和不确定性。此外,中美关系的紧张态势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对全球贸易和投资产生不利影响。
这场潜在的金融风暴将如何演变,我们将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政府的这一举动,无疑给中美关系和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变数。
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此举也可能意在重塑全球供应链,促使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然而,这种“脱钩”战略是否能够成功,以及将付出多大的代价,仍然存在争议。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在积极寻求应对之策。中国官员多次表示,希望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争端,避免采取激烈的对抗措施。中国还在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并积极发展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
总而言之,特朗普政府或将中国公司从美国股市摘牌的举动,是一场复杂而充满风险的博弈。它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的经济利益,也关系到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未来走向。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各方更应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采取可能引发更大危机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