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共和其党魁习近平来说,美国总统川普第二任期的关税大棒不失为“历史重演”——只是情况更糟而已。
我们做一个简短的回顾,这可以让我们看清当前形势的背景。
2018年川普加征关税
人们或许还记得,2018年,第一届川普政府首次对中国加征2,500亿美元的关税,影响几乎是立竿见影,在随后的几个月,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量大幅下降。
不出所料,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被来自其它低成本制造业的国家进口的增长所抵消。然而,即使在下一届拜登政府时期,制造商从中国撤离的趋势仍在持续,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基本保留了川普针对中国的关税政策。
2025年川普2.0版关税对中国打击更大
目前,我们看到第二届川普政府大幅扩大的关税政策,正在改变全球贸易关系。
我们也看到北京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抵制。新一轮的关税升级将走向何方?
各种对抗与贸易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黄金时代正在迅速消逝。
如上所述,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出去已持续多年,这并非短期现象,而是一个长期趋势。
此外,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并非完全是川普政府关税政策的结果。
美国企业率先撤离中国
例如,根据在中国的美国商会调查,多达30%的美国企业要幺正在将供应链迁出中国,要幺正在考虑这么做。这一比例是2020年的两倍多,2020年时北京对新冠疫情过度反应,采取了封控措施。
由于中共全面且长时间的封控,成千上万甚至数百万中国制造业客户的业务受到长期中断,遭受了重大损失。这场疫情让世界各国意识到,完全依赖中国来满足所有制造业需求是不明智的。因此,供应链多元化突然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商业考量。
另一个因素是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成本不断上升,其劳动力已不像过去那样在经济上具有吸引力。中国中产阶级不断壮大、人口老龄化加剧,这意味着其曾经享有的价格和可靠性优势已大不如前,只要中共执政,这种情况不太可能改变。
中共在国际舞台上的行为令人担忧
另一个令人信服的原因是该地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这远远超出了中美之间的竞争。中国的许多客户担忧的原因是中共的全球野心,以及对周边国家、整个亚太地区咄咄逼人的行为。
中共军队在台湾附近举行军事演习,以及针对菲律宾、越南和日本的挑舋举动,让客户对与中国做生意感到反感。
欧洲企业至少和美国企业一样悲观,甚至可能更悲观。在2024年的一项调查中,近半数(44%)的欧盟商会成员表示,他们认为中国未来的商业前景黯淡,盈利能力堪忧。他们表达了与美国同行类似的担忧,并指出中共限制(外企)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这项调查是在第二届川普政府于2025年上台以及最新一轮关税出台之前。
其它国家吸引制造商
曾经将所有工厂都设在中国的公司,现在已经在越南、印度、土耳其、墨西哥和其它更靠近产品销售市场的地方开设工厂,这些地方具备了其它竞争优势,包括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市场准入和基础设施。
这种趋势在短期内不太可能重新对中方有利。
事实上,随着商业环境和监管环境的持续改善,美国或将迎来制造业回流的趋势。确实,许多外国公司已宣布计划将制造业迁回美国以规避关税。近期,日本软银、台湾的台积电芯片制造公司、韩国的现代汽车公司(承诺投资210亿美元用于钢铁和汽车工厂建设)以及一些富裕的海湾国家的国际企业等都已有所行动。
中共陷入困境
如今,中方陷入了困境,它面对的是由川普总统领导的美国,后者决心在每一个有影响力的领域挑战中共,并利用其在监管、法定追溯权、金融领导地位和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来实现这一目标。
因此,中共正竭力弥补损失,试图通过深化与阿根廷、巴西和俄罗斯等国的经济联系来寻求突破。中方将最大的经济希望寄托在欧盟身上,但欧盟对此并不热衷,不愿承担由此带来的更多经济风险。
中共能够有效地应对全球制造业和贸易体系正在发生的根本性变革吗?对未来的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