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讯)近日,美国华人学者群体对美国政府可能重启或变相复活类似“中国行动计划”的政策表示担忧,这一话题再度引发关注。多位学者指出,虽然美国司法部已于此前宣布终止该计划,但其造成的“寒蝉效应”依然存在,对中美科技交流与合作带来长远影响。
“中国行动计划”是美国前政府时期推出的一项政策,旨在打击所谓的“中国间谍活动”和“知识产权盗窃”。然而,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大量华裔科学家成为调查对象,许多人因莫须有的罪名遭到起诉甚至解雇。这一计划不仅对个人造成了巨大伤害,也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学术声誉和国际形象。
多项调查报告显示,该计划导致大量华人科学家选择离开美国,转而前往中国或其他国家发展。这种人才流失对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时,许多留美的华人学者表示,他们感到科研环境日益恶化,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目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生物学家表示,虽然“中国行动计划”已经终止,但美国政府对华人科学家的审查依然没有放松。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为了避免麻烦,对与中国相关的科研合作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态度。这种氛围使得华人学者在美国的科研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专家指出,科学研究需要开放、合作和信任。如果美国政府继续对华人科学家进行无端猜疑和打压,只会适得其反,损害自身的科技竞争力。他们呼吁美国政府采取更加理性和务实的对华政策,为华人学者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科研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停止对华人科学家的歧视和迫害。《科学》杂志等多家知名学术期刊曾发表评论文章,批评“中国行动计划”违背了科学精神,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目前,美国政府尚未就华人学者的担忧做出正式回应。但多位学者表示,他们将继续关注事态发展,并积极呼吁美国政府采取措施,消除“中国行动计划”的负面影响,重建中美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