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房地产市场传来一些积极信号,多个迹象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市场正在逐步企稳。这一趋势的出现,离不开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稳定楼市的政策措施,以及市场参与者信心的逐步恢复。
政策组合拳显效,市场信心逐步恢复
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央政府强调“稳住楼市”,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 "四个取消" 主要包括取消限购、取消限售、取消限价、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 "四个降低" 就是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低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降低存量贷款利率,降低“卖旧买新”换购住房的税费负担。 "两个增加" 一是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二是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
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因城施策,灵活调整房地产政策,例如放宽购房限制、降低购房税费等,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这些政策的相继落地,提振了市场信心,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活跃。
一线城市率先回暖,二手房市场表现抢眼
值得关注的是,一线城市在这一轮企稳过程中表现突出。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二手房市场也呈现出积极态势。其中,上海和深圳的房价分别有所上涨,北京和广州的房价则略有下降。二手房市场交易活跃度显著高于新房,成为市场回暖的主要动力。
分析认为,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率先企稳,主要得益于其经济基础雄厚、人口吸引力强等因素。同时,这些城市在政策调整上也更为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好房子”成市场新宠,品质需求日益凸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房品质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越来越受到购房者的青睐。多个城市通过出台设计新规、技术要点等技术指引,引领住房品质建设将迈入新阶段。高品质住宅的需求增加,也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风险犹存,仍需政策加力
尽管房地产市场出现企稳迹象,但一些风险因素仍然存在,例如部分房企仍面临流动性压力,房地产投资下滑等。专家建议,未来仍需在降低房贷利率、优化财税优惠政策等方面继续加力,以巩固市场企稳的基础,促进房地产市场行稳致远。
展望未来,在宏观经济环境持续改善、各项支持政策逐步落地生效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实现供求平衡,迎来更加平稳健康的发展。同时,房地产行业也将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居住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