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www.cbsnews.com
2025年4月24日,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CBS News)报道,美国国会就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中国学生的信息提出获取要求,理由是出于潜在的国家安全担忧。此举不仅涉及马里兰大学,还波及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等六所知名高校[1][4]。
根据公开信内容,美国众议院部分议员认为,中国留学生在高科技和敏感学科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可能带来知识产权泄露和间谍活动风险,因此要求高校披露相关中国学生的详细资料,包括所学专业、研究方向、奖学金来源等[1][4]。
面对这一要求,马里兰大学等高校尚未明确回应是否配合,但有法律专家指出,美国现行法律允许高校以保护个人隐私为由拒绝披露留学生个人信息。然而,如果国会后续通过强制性立法,高校可能面临两难选择:要么冒着失去联邦资金的风险拒绝配合,要么损害学校声誉与国际生信任[2]。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对此表示关切,并呼吁美方切实保障中国留学生的合法权益。据统计,中国留学生约占美国国际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他们不仅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也推动了中美人文交流[4]。北京方面强调,任何针对特定群体的不公正做法都将损害双方互信与合作氛围。
此次事件引发了中美教育界和舆论广泛讨论。不少专家认为,这类针对华裔学者和留学生的举措,会加剧“疑罪从有”的氛围,对美国高等教育多样性、创新力及国际形象构成负面影响[2]。自2018年“中美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以来,美国高校中国博士申请人数已下降15%,而英国和加拿大同期则吸引了更多中国优秀人才[2]。
有受访华人教授表示,这种被监视、被怀疑的感觉令人窒息,“像空气中弥漫着毒气,无处可逃”。他们担心,若趋势持续下去,将进一步削弱美国作为全球教育中心的吸引力,也影响到无数怀揣梦想远赴重洋求学的年轻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