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南加州洛杉矶地区爆发历史罕见的灾难性山火。根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安德森商学院最新发布的调查分析,此次火灾共烧毁超过55,000英亩土地,16,240余栋建筑被焚毁,其中以Palisades和Eaton两场大火破坏性最为严重。野火导致29人死亡,逾20万人被迫撤离家园,是近年来美国本土最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5][9]
UCLA报告指出,这场大火对洛杉矶经济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初步估算,财产与资本总损失高达950亿至1640亿美元,其中保险赔付约750亿美元。企业与员工工资损失近3亿美元,预计2025年全郡GDP将因此下降0.48%,相当于46亿美元。受灾区域如Pacific Palisades、Malibu、Altadena等地市政收入锐减,人均预算盈余下降97美元,财政赤字概率上升25个百分点。[9]
住房危机成为此次山火后的突出社会问题。由于大量房屋被毁,加剧了本已紧张的住房供应。据统计,本地每年新建住房许可量为2万到2.5万套,而此次野火已使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的新房供给化为乌有。租金随之快速上涨,一些热门区域租金涨幅甚至超过法定上限,普通居民面临更大居住压力。[4][9]
环境污染和健康威胁也引起广泛关注。大面积燃烧释放出大量有毒颗粒物和化学污染物,包括石棉和铅等危险物质,对空气质量构成严重威胁。洛杉矶县政府已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大量居民出现呼吸道不适症状,对口罩、防护装备等需求激增。[6][8]
就业市场同样受到冲击。UCLA分析称,仅Pacific Palisades、Malibu及Altadena三地就有超7.6万人口,其中一半直接受灾。今年因野火导致的年度工资损失约2.97亿美元,就业增长预期明显下滑。此外,大量企业停工或关闭,加剧人口外流趋势,对本地消费与服务业形成连锁打击。[9][10]
面对危机,各级政府出台多项应急举措:加州州长纽森签署行政命令,暂停部分环境审批流程,加快重建步伐,并拨款250亿美元用于救灾;联邦政府也批准扩大残余物清理计划,为受影响家庭和企业提供援助。同时,为防止保险公司拒保或不续保,加州还出台临时禁令保护房主权益。[2][7][9]
民众对政府应对工作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据调查显示,由于市长巴斯在危机中的管理表现备受质疑,其支持率大幅下滑,并有超过15万人联名要求其辞职。不少居民认为救援响应迟缓、信息沟通不足,加剧了社会焦虑情绪。[1][6]
专家警告,此次山火是气候变化叠加城市开发压力下“复合型灾难”的典型体现。在极端干旱、强风天气背景下,大规模城市扩张让更多人口暴露于高风险边缘地带,未来类似事件可能更加频繁且难以防范。[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