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calgary.citynews.ca
2025年4月17日,加拿大与美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升级,美国政府近期加征关税并频繁发表针对加拿大的不友好言论,引发加拿大社会和商界强烈不满。
据多家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企业选择暂停或直接取消前往美国的商务行程,导致两国间商务旅行数量出现断崖式下跌[1][2][7]。航空分析公司OAG数据显示,加美之间未来半年内航班预订量同比锐减70%以上,其中来自加拿大一方的需求下降尤为明显[6]。
Flight Centre等大型旅游公司透露,今年2月加美间商务航空出行同比下降近40%,不少企业宁愿承担违约金也要退出原定在美国举办的会议和展会[7][10]。银行、保险、制造等多个行业均有客户大批量取消赴美项目,一些原计划在纽约、达拉斯等地举行的大型活动被迫撤销或推迟[7]。
此次“退美潮”不仅影响到商务人士,也波及普通游客。据统计,今年3月经陆路返加旅客同比下降32%,乘飞机返加人数减少13.5%[5][4][9]。许多加拿大人表示,对美国政府近期关税政策、“吞并”言论以及对加元贬值感到愤怒和失望,不愿再前往美国消费[10][5]。
安全问题成为另一大焦点。不少加拿大公民和企业家担心,在当前政治氛围下,即使持有有效签证也可能在入境时遭遇盘查甚至无端拘留。例如,一位知名女演员仅因重新申请工作签证就在圣迭戈边境被扣押12天,并被禁止五年内入境美国。这类事件引发广泛恐慌,使更多人选择放弃赴美计划[7][9]。
专家指出,美国政府收紧移民政策、加强边检措施,以及要求长期停留者登记新规(如G-325R表格)进一步增加了不确定性和操作难度,让本就敏感的跨境交流雪上加霜[8][9]。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也已发布赴美旅行警告,提醒公民即便持有签证也可能面临拒绝入境甚至拘留风险[3][4][9]。
受影响的不仅是个人出行,加拿大各大航空公司已宣布削减飞往佛罗里达、拉斯维加斯等地航班运力,将资源转投日本、西欧及南美市场。同时,不少企业将会议地点改设在墨西哥、本土或其他第三国,以规避潜在风险和损失[6][10]。
经济学家分析,这一波“退美潮”反映了经济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也是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直接回应。据估算,每年约2000万加拿大人赴美消费超过200亿美元,而今年这一数字将出现显著下滑,对美国旅游业乃至整体服务出口构成冲击[4][10]。研究机构预计,美国全年国际游客数量将下降近10%,旅游业损失高达640亿美元,其中来自加拿大市场的减少最为突出[4][9]。
面对危机,美国部分地方政府试图挽回局面。例如,加州州长主动推出宣传片,强调“我们与华盛顿不同”,呼吁加拿大游客今夏继续光临,但实际效果有限,大多数受访者仍表示短期内不会考虑前往美国旅行[5]。
舆论普遍认为,只要关税争端与边境执法高压状态未见缓解,加拿大人的抵制情绪还将持续,两国间正常商业往来与民间交流都将在未来数年受到深远影响。一些专家甚至预测,这种趋势最早会延续至2027年之后才可能逐步恢复正常水平[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