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头条

    让本地生活更美好

打开APP

日韩船厂在华投资遇冷:多重因素叠加,转型迫在眉睫

日韩船厂在华投资遇冷:多重因素叠加,转型迫在眉睫 纽约新闻快讯 2025-04-16
日韩船厂在华投资遇冷:多重因素叠加,转型迫在眉睫

图源splash247.com

(2025年4月16日,北京) 近年来,随着中国造船业的崛起和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曾经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日韩船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多重因素叠加下,这些外资船厂在华投资遭遇困境,转型升级已成为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中国造船业的崛起:本土优势与政策支持

中国造船业的快速发展,是日韩船厂在华投资面临困境的首要原因。凭借着完整的工业体系、训练有素的工程师和产业工人,以及开放的商业环境,中国造船企业迅速崛起,并在全球市场占据了领先地位。根据中国工信部的数据,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均位居世界第一,且已连续15年保持领先。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对本土造船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进一步增强了中国船厂的竞争力。相比之下,外资船厂在华发展则面临着诸多限制,难以享受到与本土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

全球经济下行:航运市场需求疲软

近年来,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航运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导致新船订单量大幅下滑。受此影响,包括日韩船厂在内的全球造船企业都面临着经营压力。克拉克森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球新船订单量同比大幅下滑,为本轮造船周期以来的同期最低水平。

航运市场的不景气,直接影响了船厂的盈利能力。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船厂难以将成本上涨转嫁给船东,导致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外资船厂在华投资的吸引力自然也会随之下降。

地缘政治风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近年来,地缘政治风险日益突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给日韩船厂在华投资带来了不确定性。美国对中国造船业的“301调查”以及拟议的制裁措施,加剧了国际贸易的紧张局势,使得外资企业在华经营面临更多挑战。

一些船东为了规避潜在的风险,开始将订单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这也对外资船厂在华业务造成了冲击。

日韩船厂的应对:转型升级与多元化发展

面对多重困境,日韩船厂纷纷采取措施,寻求转型升级和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船舶的附加值,以应对中国船厂的价格竞争。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如船舶修理、海工装备等,以降低对新船订单的依赖。

此外,一些日韩船厂还开始调整其全球布局,将部分产能转移到其他国家,以分散经营风险。例如,韩国韩华集团收购了美国费城造船厂,旨在拓展美国市场。

未来展望:挑战与机遇并存

展望未来,日韩船厂在华投资仍将面临诸多挑战。中国造船业的持续崛起、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地缘政治风险,都将对其在华发展构成制约。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对高端船舶需求的增长,日韩船厂在华投资也存在着新的机遇。

例如,在LNG运输船、豪华邮轮等高附加值船舶领域,日韩船厂仍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并与中国本土企业加强合作,日韩船厂仍有望在华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总而言之,日韩船厂在华投资的未来,将取决于其能否成功转型升级,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并与本土企业实现互利共赢。

特别声明:本文及配图均为用户上传或者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平台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平台处理。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来源:https://splash247.com/japanese-and-korean-yards-with-investments-in-china-on-edge/ https://www.ajudaily.com/view/20250415083740564 https://www.guancha.cn/zuoqianhu/2025_03_01_766721.shtml https://www.xindemarinenews.com/china/59210.html 此内容全部由AI机器人综合以上和网上资料生成,可能有误,请核对。
更多阅读


Like
Share
Fol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