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面对美国变本加厉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中国政府再次果断亮剑,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提升至125%,这一举措是对美国此前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25%“对等关税”的坚决反制。至此,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但同时也加速了中国农业贸易结构的转型和优化。
近期,美国以“对等关税”为名,不断提高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贸易伙伴的关税壁垒。对此,中国一方面通过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针锋相对地调整对美加征关税税率;另一方面,积极采取非关税手段,例如对稀土出口实施限制,将部分美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等,多管齐下,维护国家利益。
面对美国的关税施压,中国农业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专家指出,中国已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置于优先地位,通过稳步提高粮食产能,实现了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同时,中国还在进口方面持续推进贸易结构优化,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
以大豆为例,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司伟表示,自上一轮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国已着力提高国内大豆产能,推广节粮技术和蛋白替代,并将大豆主要进口区域转移到南美。这些措施使得中国对美国大豆的依赖度显著降低。
除了大豆,其他农产品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金龙鱼公司表示,其主要专注于中国境内市场,原料进口方面,南美大豆丰产,中国国储大豆和国产大豆也有所增加,无需依赖美国进口。小麦、玉米、水稻等口粮则以国内自给自足为主,少量进口可通过黑海等地满足需求。
短期来看,美国加征关税可能会导致国内大豆、玉米、肉牛等价格出现一定波动。但从长期来看,价格将回归国内供需基本面。同时,这也将倒逼中国农业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
具体而言,中国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农业贸易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1. 加强科技研发,加大对生物育种、智能农机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提高农产品单产和品质。
2. 推进进口多元化,继续加强与巴西、俄罗斯、阿根廷等国的农业合作,构建稳定的多极供应网络。
3. 提升产业链韧性,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鼓励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等金融工具锁定成本,降低市场风险。
4. 优化政策支持,持续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有机肥替代补贴等政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表示,中国有能力保障国内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并通过优化贸易结构,有效应对外部风险。
面对美国的贸易霸凌,中国已做好充分准备,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化挑战为机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