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头条

    让本地生活更美好

打开APP

比歼-36更强悍 沈阳六代机歼-50新照曝光

比歼-36更强悍  沈阳六代机歼-50新照曝光 微观国际 2025-04-14

时隔 3 个多月后,由中航工业沈阳所研制的六代机再度升空试飞。相关照片不但细节到位且视角独特,侧弹舱设计首度曝光,独特λ形机翼与二维矢量喷口彰显尖端气动布局。网络间把沈飞六代机非正式地称为歼-50。

据《南海的波涛》4月14日报道,截至目前各方对沈飞六代机所采取的气动布局还尚无最后定论,但兰姆达机翼的出现与垂尾的取消,加上该机较为扁平,因此可暂名为“超扁平无尾气动布局”。与其他气动布局相比,超扁平无尾气动布局具有 3 项优势 :

第一项优势是隐身能力强化。高度融合式的气动布局能明显减少飞机的全向雷达反射截面积,增强飞机的低可探测性,强化全向隐身能力。

第二项优势是加强全机的气动效率。无尾消除多翼面带来的阻力以及翼面之间的不利气动干扰,同时机翼与机身高度融合,减少全机的浸润面积,进而提高全机的气动效率。

第三项优势是重量减少。取消了垂尾后,机体结构获得简化的同时,其重量明显减轻。

沈飞六代机的机翼可分为内翼与外翼两部分,其中内翼部分一方面要满足实现传统战斗机机身的功能,满足引擎、武器、燃油和航电设备等机载系统的装载需求。另一方面还需要提供一定的升阻比特性或保证全机的纵向安定性和匹配全机巡航状态纵向力矩。

外翼部分是实现全机气动特性的主要部件,翼型要求在跨、超音速飞行条件下具有较小的激波阻力,同时还要求具有良好的低速大仰角失速特性,因此使得其设计思路与内翼部分截然不同,此外这也是全动翼尖方向舵出现的根本原因之一。

根据相关图片来看,沈飞六代机采用了 DSI 进气道。DSI 进气道在飞行器减重,减阻、减雷达反射截面积等方面优势具有明显优势。另外 DSI 进气道中的鼓包与机身融为一体,这有利于推进一体化设计。

尾喷系统是战斗机上最重要的红外辐射来源之一,其红外辐射的波段范围一般处于3~5μm,并且由于发动机的高温导致对飞行器尾部区域的红外辐射强度影响非常大(主要是8~14μm),对此这便成了飞行器红外隐身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比歼-36更强悍  沈阳六代机歼-50新照曝光

相关研究表明,二元喷管相比传统的轴对称喷管具有更好的掺混效果,是对雷达和红外隐身都有益的措施。因此成都六代机与沈飞六代机都采用了二元喷管设计,但两款六代机二元喷管的具体区别集中在喷管形状方面。成都六代机的二元喷管为连续弧形,沈飞六代机还有待进一步披露。

比歼-36更强悍  沈阳六代机歼-50新照曝光

有专家将北所六代机与歼-15 系列、歼-35 等舰载机进行对比,认为三者前后起落架间距基本趋同,北所六代机的机长很可能 ≤ 20米,代表北所代表北所六代机未来有望登上航母。

比歼-36更强悍  沈阳六代机歼-50新照曝光

图片皆自南海的波涛

特别声明:本文及配图均为用户上传或者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平台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平台处理。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info@microheadline.com
来源:https://news.creaders.net/china/2025/04/14/2856862.html
更多阅读


+5
Like
Share
Fol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