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www.bnnbloomberg.ca Pastor Jennifer Castle joins others outside the U.S. District Court after a federal judge blocked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s effort to halt the nation's refugee admissions system on Feb. 25, 2025, in Seattle. (AP Photo/Ryan Sun)
2025年4月15日,美国针对古巴、海地、尼加拉瓜和委内瑞拉等国的53.2万移民宣布取消“临时保护身份”(TPS),并计划在4月24日前执行大规模驱逐。这一决定让数十万移民面临被遣返的命运,引发北美地区广泛关注[2][10]。
虽然美国联邦法官已暂时叫停部分驱逐令,但不确定性依然笼罩着这些移民家庭。据报道,许多受影响者正在寻找出路,其中不少人将目光投向北方的加拿大,希望通过陆路边境进入以申请庇护[2][10]。
加拿大方面对此高度警觉。蒙特利尔难民援助组织表示,近期接到大量来自美国的海地和拉美裔家庭求助电话,他们担心被美国移民局(ICE)抓捕后直接遣返本国,因此选择提前离开美国,试图赶在执法前进入加拿大[10]。
然而,根据现行《安全第三国协议》,从美国陆路入境加拿大的大多数人员没有资格提出难民申请,会被直接遣返回美国。但如果申请人在加有直系亲属、是无人陪伴未成年人或持有有效签证等特殊情况,则可例外处理[10]。这一制度目前受到极大挑战,因大量涌入者使魁省等前线省份不堪重负,引发地方政府对联邦政策的不满与批评。
女王大学法学教授Sharry Aiken等学者呼吁,加拿大应暂停执行《安全第三国协议》,理由是当前美国对待难民及非公民态度趋于严苛,不再具备“安全第三国”的庇护标准。这一观点得到部分人道主义团体支持,他们认为继续将寻求庇护者遣返回美已不符合国际法及加拿大全球形象[10]。
与此同时,加拿大自身也在收紧移民与难民政策:2025年起,永久居民目标人数下调至39.5万,并限制非永久居民比例至5%。难民接纳目标下降,私人团体赞助暂停,各类签证门槛提高。这些措施旨在缓解住房、社会服务压力,但也意味着未来获批难度更高[6][8]。
保守党有望进一步收紧相关配额,将更多资源倾斜于经济类高素质人才,对家庭团聚与人道主义类别进行削减。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导致真正需要保护的弱势群体更难获得庇护机会[8]。
面对不断涌入的潜在新难民潮,加拿大社会分歧明显。一方面,有声音强调必须坚守国际承诺、人道责任;另一方面,也有观点指出资源有限,应优先保障本国公民利益并防范系统性滥用[10][8]。
专家普遍认为,美国驱逐行动不仅改变了北美地区的人口流动格局,也考验着加拿大作为传统“避风港”的能力和价值观取向。在全球移徙问题愈发复杂的大背景下,加拿大政府如何平衡安全与包容,将成为今后数月乃至数年的重大议题[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