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anewz.tv
(2025年4月16日,吉隆坡/河内/北京) 在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特别是中美关税战背景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继续他的东南亚之行,此行包括对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的国事访问,旨在深化区域合作,并寻求在全球经济动荡中为中国开辟新的市场和战略机遇。
本次访问正值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之际,北京寻求将自己定位为更稳定的替代方案。有分析指出,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的东南亚之行,凸显了中国对周边外交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愿。
习近平主席在马来西亚行政中心布城发表讲话时强调,中国和马来西亚将与区域国家站在一起,共同应对地缘政治和阵营对抗的暗流,以及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逆流,共同守护亚洲大家庭的美好未来。马来西亚首相安华表示,在关税动荡中,中国一直是“理性、强大且可靠的合作伙伴”,马来西亚“始终会是中国坚定不移、有原则的朋友”。两国领袖稍早举行了会谈,并见证双方就新兴科技、人工智能、媒体、旅游等领域签署31项合作协议。
稍早前,习近平主席结束了对越南的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越双方签署了45份合作文件,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经贸投资、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多个领域。双方还发表了关于持续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快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中越友好事业代代相传。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针对中国的关税政策仍在不断变化。自2025年初以来,美国已多次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涉及范围广泛,包括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等。作为回应,中国也采取了反制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中美之间的关税战,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也使得东南亚国家面临着选边站的压力。
然而,东南亚国家普遍奉行不结盟政策,强调自主外交。分析人士认为,这些国家希望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既能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获益,又能维持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马来亚大学国际与战略研究系副教授邱颖慧指出,习近平此次访问经过深思熟虑,目的是为了在“美国贸易措施扰乱全球市场之际,试探区域的团结”。
东南亚地区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已成为全球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东南亚地区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吸引了大量外资涌入。产业政策方面,基础设施、先进制造、医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和旅游等产业为各国政策支持的重点方向。
展望未来,东南亚市场仍将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基础设施不足、政治和政策的不确定性等。但是,该地区的增长潜力依然巨大。数字经济、金融科技、制造业和产业集群等领域,都蕴藏着丰富的投资机会。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东南亚既是重要的出口市场,也是理想的投资目的地。通过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中国企业可以有效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利于双方的经济发展,也有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这种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主席的东南亚之行,无疑将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注入新的动力,为地区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