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financialpost.com
2025年4月16日,全球科技领域的一场人形机器人竞赛正悄然上演。美国原本希望通过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新兴科技领域与中国一较高下。然而,特朗普政府时期遗留下来的关税政策,却给美国的这一雄心蒙上了一层阴影,使得其竞争之路充满挑战。
今年3月,多家美国科技公司在华盛顿展示了他们最新的人形机器人技术,旨在向世界展示美国的科技实力。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可能会对美国机器人产业,尤其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据彭博社报道,当前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正使美国在这场中美机器人竞赛中争夺主导地位面临更大挑战。
行业报告显示,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关键硬件大多由中国生产。视觉系统的五家主要供应商中,有四家是中国企业。即便是在美国本土组装机器人的头部公司,也不得不从中国采购部分材料。一位行业组织负责人坦言,即使一些公司想把制造业迁回美国,但当地甚至连销售一些关键部件的厂商都没有,即使有,成本也高得多。高关税之下,如果零部件价格暴涨,这些美国机器人公司将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美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既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也得益于“中国制造”带来的成本优势。然而,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几乎在一夜之间改变了这一局面。一家机器人初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表示,除了成本之外,效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其他国家或许也能填补部分供应链缺口,但缺少的是只有中国才具备的高效率。
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相比,人形机器人需要更多精密部件,包括专用执行器、传感系统和计算芯片。美国银行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这些关键硬件大多产自中国,而中国目前是美国加征进口关税最多的国家。报告指出,占机器人总材料成本50%以上的执行器,通常包含由中国生产的无框架扭矩马达、行星滚子螺钉和精密轴承。人形机器人视觉系统的五家主要供应商中,有四家是中国公司,这些系统的成本可能高达数千美元。
尽管美国政府对部分电子产品实施了临时关税豁免,但对华高关税政策依然维持。这种不确定性让许多美国机器人企业感到担忧。Apptronik公司CEO杰夫·卡德纳斯表示,他们正在努力了解形势,但每天都在变化。
与此同时,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正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摩根士丹利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参与生产人形机器人的公司数量居世界首位,该领域超过50%的公司位于中国。报告指出:“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继续取得最令人瞩目的进展。” 业界普遍认为,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中国企业正积极推进整机产品迭代,在技术方面与国外无明显代际差异。
多地政府也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已形成具有一定引领性和规模效益的产业集群。此外,中国还在积极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国际标准制定、国际安全伦理治理以及技术开发和场景探索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一些专家认为,长期来看,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可能会促使中国加强自主创新和高科技建设能力,加速构建全方位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这意味着,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削弱中国竞争力的策略,最终可能会适得其反,反而增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当然,也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对华高举关税大棒,将增加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的风险。而与此同时,中国可以借机扩大自由贸易区,与更多国家实现自由贸易,并推动更多国际贸易直接用人民币结算,提升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
总而言之,在全球人形机器人竞赛中,美国的雄心壮志正面临着关税政策带来的挑战。而中国,或许能够凭借其完整的供应链、庞大的市场和政府的支持,成为这场竞赛的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