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爆发以来,中共政治局星期五(4月25日)召开会议,首次将贸易战定调为“斗争”,坦承外部冲击影响加大,要着力“四稳”,即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同时强调要充分备足预案。不过,政治局会议没有公布具体刺激措施。
同一天,中国媒体报道,中国全国贸易摩擦应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以及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近日联合提出17条政策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对于中共政治局将中美贸易战定调为“斗争”,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沈鸿向《联合早报》分析,这意味着贸易战的广度和深度都提升了。
他说,中美贸易战从美国总统川普首个任期开始,经历拜登时期,再到川普回锅,已形成持久战,显然遏制中国已成美国的国策。因此,中国要有全面且长期准备来应对战争,“长期战争就是斗争”,关税战未必持久,但美国很可能换另一种方式持续挑起贸易战。
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师陆挺和华侨银行亚洲研究主管谢栋铭均认为,中共政治局会议内容显示,北京已做好最坏打算。
陆挺在星期五发布的报告中分析,政治局会议没有公布具体刺激措施,是不希望在“谁先眨眼”的游戏中显得紧张、混乱,而且川普已释放有意缓和贸易战的信号。谢栋铭则分析,因川普态度反复,中国还在观察贸易战冲击,接着将见招拆招。
根据新华社通稿,中共政治局星期五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由国家领导人主持。
会议坦承,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强调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要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会议没有宣布具体刺激措施,但重申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适时降准降息;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
在增量政策方面,提出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
在稳企业方面,会议强调要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加强融资支持;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同时,要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加强对企业“走出去”服务;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
贸易战重创出口,经济要靠消费发力。会议指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
会议也强调,要继续实施地方政府一揽子化债政策,加快解决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中美关税战自4月初爆发以来,北京仍未公布新增量政策,虽然首季经济增长5.4%,但迄今所发布的经济数据都未能反映关税战冲击。
谢栋铭评估,5月之后的数据才能反映贸易战的影响,中国政府相信将出台支持政策,包括降准降息和发债等。
他也说,稳就业在“四稳”当中排首位,估计促就业政策将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因为就业问题将影响社会稳定。
此前,美国投行摩根士丹利调查发现,中美关税战升级后,44%受访中国民众担心自己或家人可能失业,是2020年以来最高水平。
陆挺分析,北京不急于出台具体刺激措施的“冷静”策略,既有好处,也有成本。最大好处是,迫使川普政府主动削减关税,同时让中国被视为处上风那一方;风险在于,需求冲击可能比预期严重,楼市冲击和中美脱钩同时发生,两大经济增长引擎同时收缩,可能对经济造成结构性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