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元捡漏五天四夜海景房”“日韩邮轮白菜价”“尾单甩房亏本卖了”
没苦硬吃的“牛马”们,差点饿死在游轮上。
都说热搜一挂,舆论爆炸!
这几天,“邮轮游”被年轻人吐槽上了热搜。这些奔着“1999元捡漏五天四夜海景房”、“日韩邮轮白菜价”、“尾单甩房亏本卖了”的“牛马”们,纷纷回忆起噩梦般的离奇经历。
有人坦言自己真是“没苦硬吃”,差点饿死在游轮上。原因是自助餐食种类不够丰富、菜品的新鲜度欠佳、免费餐厅的菜品种类有限不说,每到饭点,实在挤不赢蜂拥而至的大爷大妈,每次都只能吃到大部队选剩下的残羹剩饭。
有人郁闷无处宣泄,泳池里早已挤满了下饺子的爷叔们,唱歌跳舞的地方早则成了引吭高歌的广场舞天地。抢也抢不过,排也排不赢,最终的“栖息地”,只能是客舱里既精致又逼仄的单人人房。
还有人表示“上了贼船后悔也来不及了”,上船之后发现设施老化、装修陈旧,健身房20个跑步机只有4个是好的,经常出现登船混乱拥挤、房间内马桶空调有故障的情况。
更让人失望的是,岸上游的行程也与想象中大相径庭,“景点急匆匆,必去免税店”,迎面而来是插队、推搡、混乱的场面仿如邮轮“大逃杀”。
而银发族同样不满:“说好的高端体验,怎么连杯热水都要排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客群结构失衡是主要问题之一。
从数据来看,邮轮上的人群,85%左右是55岁以上的人群。年轻人期待的“度假风”撞上大爷大妈的“广场舞式狂欢”,自助餐厅遇到抢食大战、泳池“下饺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服务质量下降也是重要原因。
为揽客,邮轮公司将定价权交给代理商,后者层层转包分发疯狂压价,倒逼成本削减。一艘载客2000人的邮轮仅配几百名船员,服务员手忙脚乱;免费餐厅菜品降级,演出缩水成“草台班子”,服务质量断崖式下滑。
此外,隐形消费和二次消费也让游客感到不满。船票只是入场券,免税店导购、付费餐厅推销、强制小费便构成了“二次收割”。
邮轮游的本质是贩卖“海上桃源”的幻觉,邮轮旅游度假感强、便捷性高、休闲活动丰富,且具有高性价比,是邮轮旅游在大众旅游市场中保证吸引力的四大因素。
邮轮旅游的未来发展,取决于行业能否有效应对这些挑战。
在国内海上邮轮市场的名声还没有太差、变成另一个只能低价收割老年人的“长江游轮”之前,其实没那么可怕。
提升服务质量、优化乘船体验,寻找差异化、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有很多增强竞争力的方式摆在面前。
但当幻觉变成“插队抢虾饺”的现实,消费者自然用脚投票。毕竟,诗和远方固然美好,但没人想做那个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冤大头”。
随着产业的成熟,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打工人乘着邮轮体验新的出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