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美国政府突然宣布,对人工智能(AI)芯片的出口管制再次升级,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英伟达H20芯片及同等性能产品未来出口至中国、香港、澳门及其他部分国家和地区时,须“无限期”申请许可证。这一新规不仅彻底封堵了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主要出路,也引发全球科技产业的强烈震荡。[1][2][3][5][10]
英伟达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中披露,公司将在截至4月27日的第一财季财报中计提高达55亿美元的费用,这主要与其H20系列芯片相关的库存、采购承诺及准备金有关。消息公布后,美股盘后交易中英伟达股价重挫近7%,市值蒸发数百亿美元。分析师认为,这代表着公司在与中国客户合作上遭遇了实质性障碍,是一记“战略重击”。[1][6][8][10]
H20是英伟达去年为应对美国此前出口管制而专门推出的一款AI芯片,其性能仅为高端H100系列的三分之一,但已是中国市场能合法采购到的最强算力产品。该芯片成为众多中国AI企业(如DeepSeek)训练大模型和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一位国内服务器厂商人士透露,目前一台搭载八颗H20的一体机售价已高达百万人民币,并且供不应求。[2][3][6]
美国政府此次收紧限制,理由是担心相关产品可能被用于或转用于超级计算机和军事用途,并强调这项许可要求将“无限期有效”。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审批标准极其苛刻,实际获得许可几乎无望,相当于全面禁止了对华销售。[2][3][5]
受此影响,不仅英伟达遭遇重创,其竞争对手AMD也因类似管控预期计提高额费用,多家美系半导体巨头股价集体下跌。A股相关供应链公司也受到波及,但部分龙头企业表示已提前做好库存准备,并积极适配国产算力平台以应对风险。[1][7]
业内普遍认为,美国政府持续升级技术封锁,将进一步加剧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不确定性,加快中美科技脱钩步伐。短期内,中国AI企业将被迫加速采用华为昇腾、百度昆仑等本土AI芯片方案,而美企则面临丧失庞大市场份额和创新生态受限的双重压力。[2][6][10]
有分析指出,自2022年以来,美国不断强化半导体、高端存储器、先进制造设备等关键领域对华出口管控,此次新规既是拜登时代政策延续,也是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首次重大动作。随着贸易摩擦升级,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今年全球GDP增速将因关税问题下滑0.6个百分点,而北美地区受影响更为严重。[6]
面对政策风险,英伟达宣布未来四年将在美国本土投资多达5000亿美元,用于建设AI基础设施,并计划将其超级计算机完全在美国制造,以减轻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但有行业人士直言,这难以弥补失去中国这样巨大且增长迅猛市场所带来的长期损失。[10]
专家认为,中美双方在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领域竞争愈演愈烈,此轮技术脱钩或将深刻改变全球创新版图。在短期阵痛之后,中国本土算力生态有望迎来快速成长,而美国企业则需重新审视自身国际化战略与供应链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