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spectrumlocalnews.com
2025年4月18日,美国各地高校陆续披露,一批国际学生的签证被联邦政府突然撤销,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哈佛大学(Harvard)、斯坦福大学(Stanford)、麻省理工学院(MIT)、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及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等著名学府[6][2]。据统计,目前全美已有超过1300名国际学生和应届毕业生失去合法身份,仅康涅狄格州就有50余人遭遇签证终止[8][2]。
此次大规模吊销签证行动自特朗普(Trump)政府上台后愈演愈烈,美国国务院与国土安全部以国家安全、移民政策收紧为由,采取“无预警、无说明”的方式直接终止学生合法身份[2][6]。据悉,不少留学生仅因过往交通违章、轻微指控或参与校园抗议活动,就被认定“可能影响美国外交政策”,成为重点打击对象[2][3][5]。
在此背景下,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多个国家留学生成为主要受害群体。据报道,仅4月11日至今,已有133名来自至少五个国家的国际学生联合对美国政府提起诉讼,指控其非法取消签证并要求恢复合法身份[1][4][5]。其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等校的四名中国留学生作为代表原告发起集体诉讼,并由德恒律师事务所硅谷办公室负责人朱可亮带队代理[4][5]。朱可亮表示,此次行动“史无前例”,绝大多数受影响者为中国大陆留学生,有明显的种族歧视倾向[4][5]。
法庭文件显示,截至目前,全美至少七个州的法官已发布紧急禁令,阻止移民当局对相关国际学生实施逮捕或驱逐措施。例如,在马萨诸塞州,一位22岁的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女研究生因签证被撤销险些被捕,经波士顿地区法官帕蒂·萨里斯及时干预得以暂时免于驱逐;蒙大拿州则有伊朗和土耳其籍博士生获法院恢复合法身份[3][2]。
据悉,本轮吊销风波中,多数学校和当事人均未收到任何正式通知,也无法获知具体原因。有些案例仅因数年前已撤销的交通罚单或家庭纠纷指控就被认定为不良记录,而实际上相关案件早已结案且未定罪[3][5]。美方律师指出,这一系列行政行为严重违反了美国宪法保障的正当程序和平等保护原则,也损害了高等教育体系的声誉与吸引力[4][2]。
面对突如其来的身份危机,不少国际学生陷入恐慌,不敢公开维权或参与集体诉讼,担心成为移民局重点关注对象。一些高校领导人公开表达关切,并敦促联邦政府澄清政策依据,同时加强对受影响师生的人文关怀与法律支持[6][8]。康涅狄格州议员指出,这一做法既无安全风险依据,也不利于美国高教体系长远发展,将削弱美国作为全球教育中心的地位,并加重本土学费负担[8]。
中国教育部已于本月初发布2025年第1号留学预警,提醒赴美学子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各方正密切关注后续司法判决及美政府政策走向。目前涉案律师团队已向法院申请临时禁止令,如获批准,有望为所有受影响留学生恢复合法身份带来转机[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