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头条

    让本地生活更美好

打开APP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参赛阵容太炸了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参赛阵容太炸了 美国头条 2025-04-18

机器人前瞻4月18日消息,2025年4月19日清晨,北京亦庄泡桐大道的紫桐花海下,一场跨越生物与机械界限的赛事即将启幕——全球首届“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

这场赛事不仅是人类与机器人首次同赛道竞技的历史性时刻,更是全球顶尖机器人技术的“全景秀场”。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国的20余支人形机器人战队,将携最新科技成果与1.2万名人类跑者并肩挑战21.0975公里赛道,用钢铁之躯诠释科技与生命的共振。

战队1:天工队

参赛选手:天工Ultra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参赛阵容太炸了

这是一款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打造的高性能人形机器人,身高180厘米,体重52公斤,属于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动人形机器人。它搭载了“慧思开物”智能平台,具备出色的环境感知与规划能力(“大脑”)以及精准的运动执行控制(“小脑”),实现大脑与小脑的协同控制。

机器人具备优异的运动性能,峰值速度可达每小时12公里,采用刚柔耦合的腿部结构,有效降低运动中的冲击力,同时通过优化风冷散热技术,保障其在长时间高强度运动中的稳定表现。

为适应各种真实复杂地形,研发团队还在仿真环境中对其进行了强化训练,包括跨越楼梯、雪地等障碍,甚至成功实现连续攀爬134级台阶。

战队2:钛虎队

参赛选手:T170A “墨翟”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参赛阵容太炸了

这款由钛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人形机器人,身高170厘米,体重48公斤,以其卓越的关节模组技术脱颖而出。

其核心技术亮点是完全自主研发的关节模组,集成了电机、减速器、传感器与驱动器,扭矩密度高达220Nm/kg,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使其具备如单腿跳跃等复杂高难度动作的能力。

在性能方面,机器人单臂可负重5公斤,兼具高负载与高度灵活性,能够胜任工厂中的物料搬运、精密装配等工作场景,为替代高强度、重复性人工劳动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战队3:神农机器人队

参赛选手:神农

这款由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身高173厘米,体重50公斤,融合了传统控制方法与强化学习算法,具备在复杂地形(如斜坡、碎石路面)上的自适应行走能力。

面对外力的推拉扰动,它依然能够保持身体稳定,展现出出色的动态平衡性能。机器人搭载先进的电动推进航空动力系统,并结合优化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在实现高效能运动的同时,达到了长续航与高载重之间的理想平衡,进一步拓宽了其在复杂环境下的应用潜力。

战队4:轩辕机器人队

参赛选手:轩辕

由合肥哈工轩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这款人形机器人,身高172厘米,体重88公斤,专为服务型场景设计,融合了AI智能问诊功能与情感识别模块。

通过语音、表情等多模态交互方式,它能够理解并响应用户需求,广泛适用于医疗陪护、家庭服务等人机交互密集的环境。

在性能层面,该机器人特别针对半程马拉松赛事优化了步态算法,历经300万次仿真训练与25万次电机结构测试,不仅显著提升了运动控制能力,还具备出色的抗干扰性与复杂地形适应性,兼顾智能服务与高性能运动能力。

战队5:亦马当先队

参赛选手:BoosterT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参赛阵容太炸了

这款由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人形机器人,身高120厘米,体重30公斤,由公司创始人程昊(前字节跳动飞书产品副总裁)带领团队打造,主打小型化与高智能并存的设计理念。

其核心技术包括采用力控准直驱关节设计,每个关节配备双编码器,实现无需复位即可启动,大幅提升了操作便捷性与实战效率。机器人具备跌倒后自主爬起功能,在复杂环境中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

在性能方面,它能够精准模拟人类跑步姿态,稳定保持速度与平衡,并借助先进的运动控制算法,实现一秒内从摔倒到站立的快速恢复,同时还能实时分析赛道状况,智能调整步伐与节奏,体现出高度智能化的动态响应能力。

战队6:清华通班队

参赛选手:Kuavo(夸父)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参赛阵容太炸了

这款由深圳乐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人形机器人,身高166厘米,体重约为55公斤,是国内首款搭载开源鸿蒙操作系统的人形机器人,具备出色的多场景智能互联能力。

技术方面,其创新点在于融合了以降低运动耗能为目标的强化学习框架,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运动效率、步态稳定性以及对多变地形的适应能力。

在实际性能上,该机器人可实现超过7公里/小时的奔跑速度,具备强劲的拟人化动态表现。通过强化学习与真机迁移技术的结合,它能够在户外低温、大风、地形起伏等复杂环境下,连续稳定地奔跑30余分钟。

战队7:逐日行者队

参赛选手:逐日行者

这款由优必选科技联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打造的人形机器人,身高180厘米,体重45公斤,融合了前沿的深度强化学习技术与高水平的具身智能平台。

其技术亮点在于通过深度强化学习框架对动态稳定性进行优化,使机器人在斜坡、沙地等复杂地形中也能保持平稳移动,具备极强的抗冲击干扰能力。

性能方面,机器人搭载了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慧思开物”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支持手眼协调、多模态感知及复杂任务决策能力,为其在应对多变环境与高阶任务中提供强大支撑。

战队8:小巨人队

参赛选手:北职大“0306”小巨人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参赛阵容太炸了

这款由北京科技职业大学11名师生团队自主研发的小型人形机器人,身高75厘米,虽体型娇小,却蕴含强大技术实力。其核心亮点在于融合强化学习与多模态融合算法,开发出一套全身协调控制系统,有效提升了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在结构设计上,机器人采用刚柔耦合关节技术,使得关节活动范围可达180°,具备灵活的头部转动、自然的双臂垂摆以及稳定的双足仿生行走能力。

性能方面,结合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抗干扰技术,机器人能够在预判未来状态的基础上优化控制策略,即便在外界冲击下也能保持稳定行走,展现出优异的平衡性与仿生表现。

战队9:灵宝机器人队

参赛选手:CASBOT SE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参赛阵容太炸了

这款由北京中科慧灵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身高170厘米,体重48公斤,具备高度自主化与工程集成能力。其最大技术亮点是全身采用自主研发的一体化关节系统,不仅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灵活性和抗冲击能力,还实现了长续航与瞬时大电流输出之间的高效平衡。

在控制系统方面,机器人基于分层全身运动控制算法和仿人运动先验,具备高度稳定的全身协调能力。

在复杂地形适应上,研发团队通过算法仿真模拟草地、柏油路、斜坡等场景,并加载数百条障碍物反馈数据,进一步增强了其在复杂环境中的抗干扰性与运行稳定性,使其具备应对多样应用场景的能力。

战队10:城市之间科技队

参赛选手:众擎PMO1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参赛阵容太炸了

这款由众擎机器人团队打造的人形机器人,身高130厘米,体重40公斤,专注于实现高度拟人化的动态表现。其技术核心在于融合光学动捕技术,精准采集人体运动数据,并通过强化学习与模仿学习优化步态控制,从而实现接近人类的自然动作表现。

性能方面,该机器人移动速度可达2米/秒(约7.2公里/小时),并支持机械步态与类人自然步态两种模式切换,不仅能够完成平稳奔跑(瞬时速度最高达12公里/小时),还具备完成前空翻等高难度动作的能力。

参赛选手:宇树G1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参赛阵容太炸了

这款由宇树科技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身高132厘米,体重35公斤,采用了23-43个高扭矩密度关节电机,扭矩密度超越特斯拉Optimus 30%,使得机器人具备出色的动力和灵活性。

其技术亮点在于能够支持单腿跳跃、360度转身等复杂动作,展现出高度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性能方面,机器人搭载了自主研发的智能算法,具备实时环境感知与动态路径规划功能,能够在极端条件下保持零失误运行,确保在多变的环境中也能稳定、高效地执行任务。

战队11与12:旋风小子队与小顽童队

参赛选手:松延动力N2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参赛阵容太炸了

这款由松延动力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身高120厘米,体重30公斤,采用了优化的脚踝球轴承结构,强化了核心部件的抗冲击性,能够在训练过程中承受数十次摔落而不影响性能。

其技术亮点在于结合了模型预测控制(MPC)与强化学习(RL),通过分阶段训练让机器人掌握高难度动作。在性能上,机器人配备了自研的高扭矩密度关节(≥150N·m),并采用新型复合材料来减轻重量,同时提升爆发力与稳定性,使其具备在复杂环境下执行精确动作的能力。

战队13:湛沪冲锋龙卷风队

参赛选手:Zbot-1600

该款机器人以轻量化设计为核心,配备高精度触摸传感器与AI视觉识别系统,灵巧穿梭于狭窄空间,轻松应对复杂环境。

战队14:巴音布鲁克永远的王

参赛选手:ZBOT-MiniWalker-800

战队15:钢包队

参赛选手:幻幻机器人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参赛阵容太炸了

这款由智瞰深鉴团队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身高170厘米,体重55公斤,具备创新的技术设计。

其技术亮点在于采用石墨烯双通道散热设计,有效保障了机器人在高强度使用下实现4.5小时的持久续航。

在性能方面,机器人深度融合了双足控制技术与自研的VLA大模型技术,使其仿生运动系统能够支持1米/秒的行走速度,并在多种应用场景中展现出卓越的环境适应性,确保在复杂环境中也能稳定、高效地执行任务。

战队16:行者二号队

参赛选手:行者二号

这款由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身高168厘米,体重28公斤,采用先进的肌腱驱动技术,模拟人类骨架与步态设计,使其腿部结构具备高度拟人化特征。

在行走和奔跑时,机器人通过弹性驱动降低冲击力,同时提升能量效率。其最大亮点是成为历史上首个行走距离突破百公里的足式机器人,续航时间超过6小时。

性能方面,机器人搭载了动态步态能量回收机制,能够有效减少无效能耗,即便在复杂地形中,也能保持轻盈而稳定的跑步姿态,展现出优异的能量管理和环境适应能力。

战队17:EAI队

参赛选手:卓益得X02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参赛阵容太炸了

这款由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身高170厘米,体重30公斤,采用全球首创的肌腱仿生驱动技术。

通过将腿部关节驱动集中至髋关节质心附近,并通过钢丝绳传动模拟人体肌腱运动,机器人实现了更自然的运动方式。其单腿重量不到2公斤,且腿部没有电机,这大大降低了转动惯量和传动损耗,提升了运动效率与安全性,使机器人在高效运动的同时保持稳定和灵活。

战队18:半醒机器人队

参赛选手:精灵

这款由半醒科技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身高140厘米,体重32公斤,采用了低转动惯量设计的腿部结构,使其在运动控制中表现出极高的灵活性。

该设计特别适合高动态算法的应用,有助于实现从模拟环境到真机硬件的顺利迁移,提升了机器人在实际环境中的运动控制精度与效率。

战队19:青心Orca队

参赛选手:Orca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参赛阵容太炸了

该机器人身高145cm,体重40kg,所属团队为上海青心意创科技有限公司。其技术亮点在于能够在直膝状态下实现行走、爬坡、原地转圈等多种运动能力,并稳定完成自然变速行走技术。

此外,它还具备横向劈叉、侧面劈叉等高难度动作的执行能力,在运动控制方面表现尤为出色。

战队20:海派兄弟队

参赛选手:Mini Hi(中文名:小海)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参赛阵容太炸了

这款由高擎机电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身高82厘米,体重17公斤,体型小巧,具备模块快拆功能,方便进行快速组装与维护。其全身搭载自研模组,动力强劲,且具有环境友好的开放设计,能够适配多种拓展模块,最大程度满足开发需求。

在性能方面,机器人配备了近似人类的腿部关节,能够实现跑步、跨障碍、上台阶等功能。未来,该机器人将重点研发上肢功能,拓展其在陪伴与服务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其多功能性。

特别声明:本文及配图均为用户上传或者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平台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平台处理。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来源:https://info.51.ca/articles/1417516?wyacs=info-article-list
更多阅读


Like
Share
Follow
+